莆田一中新高考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8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莆田一中新高考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构建立体式、多样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学校根据高考新政和课程改革新方案,围绕“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负责、为中华民族负责”的办学理念秉承进德、力学求实、超越”校训,确立把“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和谐发展”作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严格遵守国家课程要求基础上,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结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基本原则并以此指导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

1.实施课程结构性改革构建立体式、多样化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课程纲要要求,结合学科课程的特点,对原有课程体系开展结构性、试验性的优化、调整。以“进德载物、力学卓识、求实致远、超越创新”为课程目标主线,将学校一切因素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对课程进行分类分层设置划分为基础类、拓展类、特色类三个层次的课程满足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的发展需求着眼于向内用力,致力于完善学生人格与大学课程相关联,进而构建立体式、多层次而又灵动、交叉的课程体系。

1)“八大领域---三类”课程结构模型









考虑高中三个年段课程目标的整体布局、分步实施,对国家课程、衔接课程、实践探究课程、体验式课程和生涯规划课程等进行高中三年的宏观规划,将已有的模块课程进行梳理和归类,预计将构建符合既定培养目标的学校课程分解为涵盖学校的所有学科、资源的“八大领域---三类”课程体系结构:

三类”是指基础类、拓展类、特色类三个层次的课程“八大领域”是指“人文与经典”、“语言与文化”、“社会与发展”、“数学与逻辑”、“科学与实验”、“技术与设计”、“艺术与欣赏”、“和“体育与健康”

(2)基础类、拓展类、特色类三个层次的课程

类型

项目

基础课程

拓展课程

  特色类课程

适用群体

全体学生

分层学生

具有特殊潜质的学生

课程特点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与基本课时的基础课程

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主修、辅修为学习形式的拓展课程

在自主参与基础上,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以主题活动等形式展开的特选课程为特长学生搭建成长平台,

课程目标

进德载物,力学卓识:满足学生的普适需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求实致远:

着眼于公民素质的发展性的要求,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超越创新:

以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满足学生专深发展的需求提升学习力、创造力和领导力

课程内容

国家必修课程

校本必修课程

统编选修课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

校本选修课程

大学先修课程

学科竞赛类专修课程

体育艺术类专修课程

科技创新课程

教学形式

行政班为主,分层走班为辅

选修走班教学

项目团队

 

2、创造性实施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1)推进基础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做到有特色、有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①细化学科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坚持立德树人、重视内涵,落实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校本生情、针对差异对国家课程进行改造,来实施课程标准和教材校本化再创造。抓住“核心素养”和教材的整合运用,满足高考改革的要求,进行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探索。各学科根据学校的师生实际情况,以编制各学科“细化课程标准”为抓手,以基础型课程学科校本资料库的开发与建设为落脚点,研究国家课程及其教材的学校个性化应用实践。细化学科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编制有学校特色和学科强势特点的《莆田一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实施要点》。把学科核心素养指标分解到八大领域,在承担责任、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发展智能、发现自我、保证选择、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带来学校文化、教师思想、教学行为的变化,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序号

课程领域

课程素养

相关学科

1

人文与经典

人文经典研读,养成自我认知培养观察、分析及批判与表达能力提升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人文素养。

文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等

2

语言与文化

体验多元文化及思想,构筑连接世界多元文化的桥梁。

语言学、外国语、民俗学、地理学等

3

社会与发展

追寻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提升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社会科学素养。

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4

数学与逻辑

通过理性思维抽象化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逻辑学、信息学等

5

科学与实验

获得解释及预测自然的能力,培养以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方式,来寻找自然现象来因及规律的科学素养。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自然地理等

6

技术与设计

通过动手实践来体验科学与人文、艺术的结合。运用科学常识及技能,感受劳动的快乐,探寻发现让生活更美好的途径。

工程学、劳动技术、信息学及工艺美术等

7

艺术与欣赏

探索感知“美”的根源与本质,培养对富于美感、乐趣的艺术创造的感知和实践能力,体验人类精神世界的真、善、美的丰富与升华。

音乐、美术、戏剧、建筑及手工艺等

8

体育与健康

通过身体锻炼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强健体魄、磨砺意志、享受生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代体育各类运动项目及生理、心理科学等

 

②推进课程内容与形式的校本化。全面细致布局学科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教学总课时数、周次、课次,包括新授课、复习、检测以及组织实验、参观等活动作出科学、合理的时间分配和全面规划,安排好教学进度。尤其在训练系统和实验实习、实践探究、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校本落实与年级整合等方面寻找一批有校本特色和地区特点的“结合点”。如:语文学科调整内容,拓展阅读比重;英语学科调整设置,增加阅读和听力内容;数学学科重点研究转变学习方式;理化生学科加强学案研究;政史地学科以优化和有效使用新教材;劳动教育分年段制定方案,落实劳动教育规划,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为重点等。编写富有一中特色的《莆田一中学科教材内容与活动的教学安排》,提高基础型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研究入学学生初高中衔接的具体特点来编制衔接方案,编写《莆田一中入学训练手册》及《莆田一中初高中衔接教材》等基础课程校本补充教材。让课程实现学科、课程类型、课程资源的多样化  更加科学丰富、富有活力。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同时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课程特色。

3)促进拓展类课程的多元发展:实现丰富多样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推进学科内、学科间课程资源整合。在基础类课程的学习基础上,横向拓展课程领域或纵向提升能力水平、实践档次。各设计2-3个层次水平及相应内容如下表所示:

类别

水平

分层主题

内容1

内容2

内容3

内容4

拓展课程

知识拓展

必修拓展

知识应用

学法指导

初高中衔接

文化拓展

传统文化

莆仙文化

区域文化

学科文化

实践探索

走向生活

社团活动

调查研究

研究性学习

特色课程

能力提升

大学先修

实验设计

制作设计

领导力培养

发展创新

竞赛辅导

研究拓展

发明创造

活动策划

 

“拓展+提升”选修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拓展类选修课程中融入了知识拓展、兴趣特长等类别选修课程。提升类选修课程中融入了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三类选修课程。以生涯教育课程为中心的自主发展类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劳动实践学习、综合学习、社会学习的实践类课程,如科学实践、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创客、创意设计等;发展以学生社团为主的学生自创类课程,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

深挖、整合与拓展类、特色类课程有关资源

A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发挥莆田本地的科技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宫等教育设施设备和实践基地的作用。融合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实现学科多样化、课程类型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多样化,实现校本课程的多样性。结合莆田地方历史、人文、地理、艺术、商业等文化涵养,开发莆仙文化、特色旅游等序列课程,如:《莆田历史文化》《妈祖文化》《莆仙戏》《莆仙小吃》《莆田民俗采风》《莆仙文化名人》《莆田二十四景》《莆仙名人故居》《莆仙红木家具》《莆仙地理》等等;

B发掘隐性课程建设。学校文化是课程,教师行为也是课程。进行校园文化再思考,重点放在学校文化的发掘与形成,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上。要让学校的一切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把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与三类课程有效结合,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体现莆田一中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开发《百年莆中》序列《莆田一中行为规范》《莆田一中入学训练手册》等“进德”序列课程。 

校训

“进德”

水平层次

分层主题

内容1

内容2

内容3

内容4

明晓道德

社会实践

入学训练

生活礼仪

德育作业

修养道德

志愿活动

行为规范

五正教育

班队课程

丰厚道德

校园文化

百年莆中

规章制度

三爱活动

     C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以课程为载体,组织生涯规划培训讲座、生涯规划模拟演练、生涯规划导师制、体验实践活动等,并定期向学生开设学科前沿与专业介绍课程。确保在课程多样化基础上,指导学生科学合理选课、规划职业等,拓展学生视野,提升人生规划意识与能力,服务于学生的生涯规划的需要。组织深入莆田的政府机关、医院、企事业单位、工厂、农村等进行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莆田当地的课程资源、体验职业特点,实现课程的体验性。

D探索拓展类课程多元教学模式。采取必修、限定选修、自主选修等修习模式的灵活运用高质量地完成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从思想、能力和价值观等诸方面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坚持必修课与选修课协调进行的原则;坚持长期开设与短期开设协调进行的原则;坚持常态化开设与阶段性开设协调进行的原则;坚持课程开设与招考新政协调进行的原则。每学期依照课程计划指导课程开设、教师调配、课时安排、学生选课、学分认定。力求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及特色课程四大课型之间融合、协调,实行总量控制下的分块指导。强化活动课程,探索适合莆田一中校情得当的教学策略、丰富的教学手段,

4)实现特色课程的专深化发展。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兴趣的需求,开设个性化需求的课程内容。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学科竞赛辅导、社团活动、技能学科兴趣小组、科技创新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讲座等等教育教学活动,错位开发,创建整合为特色课程,如:各学科奥赛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以及《啦啦操》、《跆拳道》、《科技创意》、《机器人》、《创客》等活动类课程,实现课程的选择性。作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AC)项目的试点学校,组织老师参加相关项目的会议及培训,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项目参与大学课程相关联(CAP)的线上培训与线下辅导,如:微积分、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物理力学、通用学术英语、微观经济学等先修课程。同时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高校课程教育,服务于学生在课程知识学习过程中科学完成分段衔接。探索中学基础教育与高校招生衔接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的衔接性。

同时每学期依照学生选课情况、阶段性课程和短期课程等进行微观规划,实现目标引领、结构多元、尊重选择、差异发展的整合实施,实现特色课程的专深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3、创新课程制度建设,适应新课程新高考改革。

确立学校的课程实施与管理机制,建立一整套配套的课程管理制度:

 











围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修订、完善、创新适合我校特色的《莆田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与实施方案》、《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等与新课程、新高考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我校课程体系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操作程序、管理和评价的进一步完善。

创新校本课程评价,对于所有课程实施精心管理、严格考核,探索并建立《莆田一中课程评价方案》。由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导协调教务处、教研组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大纲进行论证。之后教务处通过学生座谈、组织听课等方式,对课程进行中期评价、并提出建议。由教务处通过收集学生意见、教学成果、听课反馈等方式,对课程及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校园活动、社会调查等进行综合评价。建设莆田一中校本选修课选课平台,做好空间场地的配置、学科教师的弹性伸缩机制、校本化的软件开发、课程开发等,保证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管理科学、有序、规范地实行。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太阳集团1088vip - 澳门太阳游戏网站

Copyright © 2012 sssswm.com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